《爱迪生救妈妈》二年级教学设计(模板3篇)
《爱迪生救妈妈》这篇课文介绍了伟大发明家爱迪生小时候,发挥自己的聪明智慧,帮助医生救助了病危的母亲生命的故事。接下来应届毕业生小编为大家编辑整理了《爱迪生救妈妈》二年级教学设计,希望大家喜欢。
一、设计意图:
这篇课文介绍了伟大发明家爱迪生小时候,发挥自己的聪明智慧,帮助医生救助了病危的母亲生命的故事。情节生动曲折,引人入胜,充满智慧和深情。读着故事一个聪明可爱、爱动脑、爱动手的小爱迪生形象跃然纸上,由此可以说本文是一篇融故事*和教育*于一体的优秀教材。
课文内容的生动*,自然激发学生的读书愿望。教学中教师应该抓住文章故事*强的特点,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边体会课文情境,进而深刻感悟爱迪生的机智表现和优秀品质,同时从读中受到感染和影响。
教学时将语文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三维教学目标有机地整合,通过让学生读懂课文,学会生字词,学习说话,同时引发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激发爱科学的思想情感。还着力于语文实践能力的培养,通过朗读、看图、填空等手段,巩固了所学的生字词,发展了学生的语言,将学生引向更广阔的语文学习时空。
二、教学目标
1.会认11个生字,会读生字组成的词语,会写“夸奖、斥责”这四个字。
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在朗读中找出爱迪生救妈妈的句子从而理解“恍然大悟”的意思,能用上学过的词语说说爱迪生救妈妈的办法。
3.从爱迪生想出的办法中领会他的聪明,爱动脑、多动手、善发现的意识。
[目标设置上,充分考虑到三个维度的把握,使“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能融合在一起。使工具*和人文*能相辅相成]
三、教学重点
在朗读中感悟,用上积累的词句说说爱迪生救妈妈的办法,领会爱迪生的聪明可爱。[在词语教学中,紧紧结合《课程标准》中“阅读”的阶段目标——结合上下文,在阅读中积累词语、运用词语。对有些词语采用读对话、看图,各种形式的说话练习的手段来理解。]
四、教学准备:
教师:制作CAI课件。
学生:查找资料了解爱迪生。
五、教学流程
(一)介绍人物,揭示课题
1.(出示图片)今天老师给大家介绍一位著名的发明家-----爱迪生(出示爱迪生图片)这就是爱迪生晚年的照片。谁能想出方法记住他名字中的一个生字:“迪”(生识记字形)
2.看老师把它的名字写在黑板上,看仔细了,写字的时候要把字写端正。
3.说说你对爱迪生的了解。(学生交流课前收集的材料,教师适当评议)
4.老师也把收集到的信息打在屏幕上,谁愿意读给大家听。(请一生读)
内容出示:爱迪生是举世闻名的美国电学家和发明家。他的一生发明了很多东西,如电灯、电话、电报、电影等,在***局登记过的发明就有1000多项,为人类的文明和进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5.过渡:是啊,爱迪生的一生发明了很多东西,他从小就爱动脑筋,常常想出一些好主意,有一次他靠自己的聪明救了他妈妈的命呢!(板书:救妈妈)
6.齐读课题
(二)自读课文、反馈检查。
过渡:想读一读这个故事吗?先来看看屏幕,老师可有读书的要求哦。
1.出示自读课文的要求:
(1)读准生字音,读通课文。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给每个自然段标上小节号。
(学生按要求学文,教师巡回指导)
2.检查自学情况:
(1)检查生字(屏幕出示注音的生字,指名朗读、开火车读)
(2)检查词语(加点的是生字)
检查急*斥责委屈亮堂
明晃晃阑尾炎恍然大悟一溜烟似的
(指名读、男女生分读、小组读、齐读)
教师点拨指导如下:
①这些生字把它放到词语中,有的读音发生了变化,如:“堂”单个的读第二声,放到词语中读轻声。(生练读“亮堂”)
②明晃晃:这里的“晃”是多音字,单个字读第三声,连成词语组成了ABB结构,在读的时候读音要变化了。当第一个(A)不读第一声的时候,后面两个读第一声,如“明”读第二声,连起来就读明晃晃(mínghuānghuāng)(学生练读)。当遇到第一个音是第一声,那后面就读它本身的音。如:金(jīn)灿灿(càncàn)
③对“阑尾炎”一词的理解,先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理解,教师再补充解释:阑尾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盲肠,它长在我们的右下腹。它一发炎非常疼痛,甚至还要夺去人的*命。突然发作又非常厉害的阑尾炎就叫急*阑尾炎。
④一溜烟似的:“溜”这是个多音字(注意第四声),“似”也是个多音字,在文中和“的”连成词语读翘舌音。读这个词语:一溜烟似的
这个词语是什么意思呢?我们把这个词语放到句子中,谁能读一读,其他同学想一想。出示句子:“突然,爱迪生一溜烟似的奔出大门。”(学生朗读、交流)
(3)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5个自然段)
(请五个学生读课文,师生互相正音。)
(三)整体感知课文。
1.读了课文,你想对爱迪生说什么?(生自由交流,教师及时表扬鼓励发言好的学生,同时及时指正语言不规范,表达不顺畅的毛病)
2.课文里也有一句是医生夸爱迪生的话,老师把医生夸奖爱迪生的话放到了屏幕上。
出示句子:“医生夸奖爱迪生,说:“今天多亏了这个小家伙,他真是个聪明的孩子!”
①学生读句
②给“多亏”换个意思相近的词(幸亏)
③小结:孩子们刚才我们读了课文,初步知道了爱迪生靠聪明救了妈妈(板书:聪明)谁能用夸奖的语气读好这句话。(指名读、齐读)
(四)学习第四、五自然段
过渡:下面请大家默读课文,课文中的哪个自然段是在写爱迪生救妈妈的?请先在这个自然段前面用“☆”表示,然后捧起书读一读。
1.出示文本,请一生读。
2.大家再静静地认真地读一读这个自然段,用“”划出写爱迪生救妈妈的句子。(学生交流,教师指点,屏幕出示句子)
突然,爱迪生一溜烟似的奔出大门。不一会儿,他回来了,捧着一面明晃晃的大镜子。
爱迪生让小伙伴们站在点燃的油灯旁边,由于镜子把光聚在一起,病床上一下子亮堂起来了。
(1)指名读再男生、女生分别朗读句子。
(2)(出示课文插图)看图说话。(指导学生在说话过程中用上学过的词语“一溜烟似的、捧着、明晃晃、亮堂”等词)
(3)指导读好这几句话。
3.师生合作读课文。
师引读:在爱迪生七岁那一年,他的妈妈得了急*阑尾炎,送医院已经来不及了,只能在家里做手术。可是,家里的光线太暗了。正当大家急得团团转时,爱迪生他怎么做——
生读:“突然,爱迪生一溜烟似的奔出大门。不一会儿,他回来了,捧着一面明晃晃的大镜子。”
师:爸爸见了又急又气,斥责道:——
生:“什么时候了,还胡闹!”
师:爱迪生委屈地说:——
生:“我没胡闹,我想出办法了。不信您瞧!”
师:爱迪生让小伙伴们站在点燃的油灯旁边,由于镜子把光聚在一起,病床上一下子亮堂起来了。——
生:“爸爸恍然大悟,医生也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4.学习爸爸和爱迪生的对话。(屏幕出示句子)
爸爸见了又急又气,斥责道:“什么时候了,还胡闹!”
爱迪生委屈地说:“我没胡闹,我想出办法了。不信您瞧!”
(1)师引导:谁能抓住“斥责、委屈”这两个词语来当当爸爸和爱迪生读好这个对话呢?
(2)通过说话来理解“恍然大悟”一词。
爸爸恍然大悟,明白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他对爱迪生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老师要引导学生在说话时用上文本中词语,如“斥责、委屈”等词)
5.师小结:是的,正因为这样做,手术做得很成功,妈妈得救了,所以医生对爱迪生说:“今天多亏了这个小家伙,他真是个聪明的孩子!”(再次出示句子,指导读好这句话。)
6.用“夸奖”一词联系说话。
填空:爸爸夸奖爱迪生,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伙伴夸奖爱迪生,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五)学习第一、二、三自然段
过渡:看,童年的爱迪生是多么聪明:妈妈的病情十分严重,切除阑尾的手术必须马上进行,可是,昏暗的灯光急坏了爸爸和医生。多亏小爱迪生急中生智,想出了办法,把昏暗的灯光聚集在一起,救了妈妈的命。我们一起来读读第一到第三自然段,看看事情是怎么发生的,当时的环境又是如何紧急的呢?
1.你从哪些词语当中体会到妈妈病情的严重?(学生交流板书)
2.带着你的理解读读这三个自然段
3.请你用上“突然、直打滚、检查、急*、马上、来不及、*、急得团团转”说说当时情况的紧急。
(六)巩固生字词,书写
1.创设语言环境,让学生巩固生字词
①找找形声字:溜、悟、晃、恍、聪、伙、油、检
②游戏“对口令”(如:竖心旁,光字边——“恍”字记心间。)
③全班交流识字方法。(如用口诀、顺口溜、组词等记忆生字)
2.书写:“油、团、炎”三个字和“检查、斥责、夸奖”三个词语。
①出示“我会写”图标,让学生仔细观察田字格里的生字。说说发现了什么。(如:“油”“检”都是左窄右宽的字。“团”字里面的竖勾要写在竖中线上。“炎”字下面的“火”要比上面的“火”大一些。“责”字中间一横要写长些……)
②重点指导、范写
斥:联系“斤”的书写,第三笔在横中线,第四笔在竖中线,最后不要忘写点。
责:上下结构,上面要写得扁写,中间横短,第三横最长,下面的“贝”略长,横折的横在横中线上。
夸:大字头撇捺不超过横中线,要盖住“亏”
奖:大字要托住上半部分,最后笔是捺
炎:上小下大,第四笔是点,第八笔是捺
(七)板书设计:
30爱迪生救妈妈
聪明
(镜子)
昏暗———————亮堂
直打滚来不及急得团团转
《妈妈的爱》教学设计2
湖北省恩施市实验小学
年级:
课题: 妈妈的爱
教学目标
1. 识字:
学会本课 7 个生字,认识 6 个生字。
读写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2. 阅读: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通过学文,理解有关妈妈的爱的句子,体会感受妈妈的爱。
3. 情感:
教育学生也要像妈妈那样,去爱我们的妈妈。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有关妈妈的爱的句子。
教学难点
体会感受妈妈的爱,教育学生也要像妈妈那样,去爱我们的妈妈。
课前准备
课文录音带
歌曲碟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 抓住字眼 “爱”,谈话揭题。
2. 板书 “爱” 字,引导学生思考“爱” 的含义。
3. 介绍课题:妈妈的爱。
二、初步感知
1. 播放课文录音,激发情感,让学生初步体会书中从哪几件事描写了妈妈的爱。
2. 学生试读课文,注意字音、生字、新词和长句子。
3. 划出课文中的生字,并连同词语一起读一读。
三、细读课文
1. 第一节:清凉的风
学生指名朗读,思考妈妈的爱指什么。
理解 “湿透”、“衣衫” 的意思。
引导学生体会享受妈妈爱的幸福感。
2. 第二节:遮雨的伞
学生指名朗读,思考妈妈的爱指什么。
理解 “遮雨”、“很烫”、“额头” 的意思。
要求学生读出关怀和保护的语气。
3. 第三节:滴落的泪
学生指名朗读,思考妈妈的爱指什么。
理解 “亲吻”、“脸颊”、“献” 的意思。
引导学生体会妈妈无私的奉献和孩子对母亲的爱。
四、总结全文
总结妈妈的爱体现在生活中点点滴滴的关怀中。
引导学生思考妈妈为我们付出了这么多,我们应该如何回报她的爱。
五、深化朗读
要求学生有感情地品读课文。
六、齐唱歌曲
播放歌曲碟,师生齐唱《世上只有妈妈好》。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3
对小学语文课文《小蝌蚪找妈妈》第一课时教学设计的改进意见
一、 导入环节可以更加生动活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创设情境,引发思考: 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一段小蝌蚪在水中游动的视频,配上欢快的音乐,或者播放一段青蛙妈妈呼唤小蝌蚪的音频,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小蝌蚪的生活环境,引发学生对小蝌蚪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设计互动游戏: 可以设计一些与小蝌蚪相关的谜语或猜谜游戏,例如: “身体黑黑的,尾巴长长的,水里游来游去,是谁呀?” 通过游戏的方式,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看图说话环节可以更加注重引导学生观察和表达。
引导观察顺序: 可以引导学生按照从整体到局部、从上到下、从远到近的顺序观察图片,例如观察小蝌蚪的外形特征时,可以先引导学生观察小蝌蚪的整体颜*,再观察头部、身体、尾巴的形状特点。
丰富表达方式: 可以鼓励学生用不同的词语和句子来描述小蝌蚪的外形特征和活动状态,例如可以用“圆圆的脑袋、黑灰*的身体、长长的尾巴”来描述小蝌蚪的外形,用“甩着尾巴、快活地游来游去”来描述小蝌蚪的活动状态。
创设对话情境: 可以引导学生根据图画内容,想象小蝌蚪和其它动物之间的对话,例如小蝌蚪遇到小鱼、小虾会说些什么,以此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能力。
三、 初读课文环节可以更加注重朗读指导和字词学习。
范读示范,指导朗读: 教师在范读时,要注意语音语调的抑扬顿挫,要读出感情,读出韵味,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朗读示范。在学生朗读时,要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读音,指导学生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多种方式,识记生字: 可以采用多种方式帮助学生识记生字,例如:可以用生字卡片进行游戏,可以用生字组词、造句,可以用生字编故事等,将枯燥的识字学习变得生动有趣。
联系生活,理解词语: 可以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来理解词语的意思,例如“一群”可以联想到生活中的一群小朋友、一群小鸡、一群小鸭等,“快活”可以联想到生活中快乐的事情。
四、 结合看图读讲环节可以更加注重学生的体验和感悟。
角*扮演,体验情感: 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角*扮演,让学生扮演小蝌蚪,体会小蝌蚪寻找妈妈的心情变化,例如可以设计一些情境,让学生表演小蝌蚪遇到困难时的焦急心情,以及找到妈妈时的喜悦心情。
拓展思维,引发思考: 可以设计一些开放*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例如:小蝌蚪为什么要找妈妈?小蝌蚪找到妈妈后会说些什么?如果你是小蝌蚪,你会怎样找妈妈?
五、 布置作业可以更加注重趣味*和实践*。
绘画创作: 可以布置学生以“小蝌蚪找妈妈”为主题进行绘画创作,用自己的画笔描绘出小蝌蚪寻找妈妈的过程。
搜集资料: 可以布置学生搜集有关青蛙生长变化过程的资料,了解小蝌蚪是如何一步步变成青蛙的。
观察记录: 鼓励有条件的学生,在家长的陪同下,去池塘边观察小蝌蚪,并将自己的观察结果记录下来。
总而言之,小学语文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为目标,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相信通过不断地改进和完善,您的教学设计一定会更加出*!
上一篇:全国国防教育日宣传标语口号
下一篇:菠萝蜜的功效与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