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作文写作技巧指导:自由命题作文(汇总3篇)
自由命题作文实际上不是完全自由的,出题的人总得对考生有些限制,才能不让你完全自由自在地用自己的题目写作。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作文,欢迎大家阅读!更多相关信息请关注CNFLA的相关栏目!
为了考场作文的质量,考生自己命题是第一道“工序”,这种“工序”是完全“利己”的,题目一旦完成,就可按照命题作文的思路进行写作。
一般来说,中考自由拟题的思路有:
1.针对中心拟题
有的文题,特别是有的议论文题,为了降低难度,往往将材料的中心点示得十分明晰,遇到这样的题目,可直接针对材料的中心拟定自己的文题。如下面的材料,其中心就是减轻中小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问题,可以就自己的观点进行拟题作文:
现在,报纸在呼吁减轻中小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不少的家长抱怨孩子做作业的时间太长,教育部门再三强调,要关心爱护中小学生的身体。请你就此发表有针对*的看法,自拟文题,写一篇议论文。
2.按照条件拟题
有的文题往往有附加的条件,对这种条件一定要按要求执行。
如下面文题:“美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罗丹)结合周围你的人和事,引进这段语录,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可以记叙,也可以议论,文题自拟。
拟题时一定要注意突出“美”,以便把文题中的语录引进去。
3.体会语境拟题
如:根据下面提供的文章开头,抓住自己感受最深的一点,进行适当的议论。要求自拟题目:
一根拐杖坚定地支撑着在狂风中摇曳的小树,于是小树顶住了狂风的袭击,恢复了生机……
很明显,在这个开头具体的语境中,拐杖和小树都是比喻。“拐杖”比喻坚强有力的支持,“小树”比喻在困难中的新生的力量,只有体会到了这一点,才能开始拟题和作文。
4.提炼观点拟题
对于材料、看图画写读后感的自由拟题作文,都得先耐心审读材料,再反复提炼观点,斟酌之后拟定题目。
如下面一段材料:
法国科学家居里夫人,新婚时竟拒绝父亲为她多置家具。她的婚室里只有一张木桌,两把椅子。这在一般人看来,是太寒*了。然而,她有她的“理论”:家具多了,得擦洗、掸刷,她没有这个工夫。原来,她把“工夫”全用在实验室里。她发现了一种新元素“镭”,她一连45个月不舍昼夜,从两千多吨矿石、水和*品中提炼出1克纯“镭”,从此,她的“镭的母亲”的荣耀称号传遍了全世界。
这段材料的核心是居里夫人全力以赴进行科研,终于取得光辉的成就。就此我们可以提炼出“科研需要全身心的投入”、“有得必有失”、“要耐得住寂寞”、“为科研节约每一分钟”等等观点,然后再进行拟题。
人们常说,题好一半文,还说:“标题是文章的眼晴”。从语言的角度讲,不管其拟题的思路如何,拟出的题目还要讲究语言文字美,讲究结构美,要在“小、巧、新、美”上下点功夫。
中考半命题作文中的补充题目指导2
近10年来全国各省、各地区的中考作文题目大致分为全命题、半命题、话题、给材料作文四大形式,这里笔者谈一谈半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是作文题目只给出一部分,另外一部分由学生自己补充。笔者认为,其实“半命题作文”就是近10年来流行中考的话题作文的一个前身和过渡而已,就是一个有一定限制的话题作文,它不像全命题作文那样严格限制,又不像话题作文那样太过于宽泛,其中另一半可以根据自己实际情况进行自由选择。不过话题作文是根据话题要求自己的实际情况全方位自己拟标题了。对于教师在平时训练学生补充题目时,千万不要变成中考前填词的方法指导,而是在日常的指导训练时,多写半命题作文。其实学生补充标题的过程也就是作文审题、立意、构思的一种彩排,因此,问题的关键又集中在补题的指导和引导上。笔者结合近20年作文教学实践,主要谈谈对半命题作文补充题目方面的指导,窥豹一斑,与各位同仁共享。
一、指导学生补充题目要创新
“人无我有,人有我新。”这是写作文的真谛,其实补题本身就体现一个立意和选材问题,教师在指导时要做到以下四条:第一要引导学生在补题时认真选材和构思时要尽量让人耳目一新。第二是写作角度也要相应求新,要引导学生不从常规角度而要多角度来思考,可以从儿童的视角来写,用物和人互换的角度来写等等,引导学生在补题时,不用字词而要用短语,更不要用作文材料中给你罗列的词,因为这样撞车概率太高。第三学生可以用拟人等修辞和特殊句式来补充题目。第四是甚至可以让学生在补充题目时用上英语单词、数字等。
二、指导学生补充题目要宽泛
半命题作文一般都有提示材料,但是提示材料本来是启发学生思维,现实却变成了限制学生思路,笔者布置半命题作文时,不作任何提示,只要求把范围变大、思路要宽,最后绝大多数学生写出了不同的标题,很少有撞车现象发生。
三、指导学生补充题目要准确有度
无论是创新还是宽泛,都要准确有度。教师在指导学生补充题目时,要求学生补充精确,还要把握好一个度,适合是最好的,变成适合于学生自己写的全命题作文来写。教师在训练过程中,必须先要审明已提供的题目部分的内涵,还有各种要求。补题如何准确,一是要引导学生向自己熟悉的方面靠近。当然求新,可以选择不同的角度,但这不同必须是在自己熟悉的角度和内容上,即使标题再好再新,不容易写,也不要选择。二是要指导学生选择小的方面和角度来下手,不管怎样补充都要有我、事和细节在里面,这样文章就有的写。
总之,一个好的题目,作文已成功了一半。对于半命题作文中如何补题,教师绝不能停留在中考填词的指导上,要平时指导学生打好基础,多启迪,多指导。否则,即使补充的题目再好,最后还会功亏一篑啊!
高考作文写作技巧指导:选择需果断3
在选择时纠结就难免消耗时间和精力,在有限的考试时间里,过分纠结必然影响完成任务的进度和质量。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作文,欢迎大家阅读!更多相关信息请关注CNFLA的相关栏目!
2015年高考语文*卷作文改为二选一,这是继2014年微写作三选一之后,体现选择*的又一次尝试。对此,媒体报道几乎都是利好消息。
北辰在解读中指出,面对不同的题目,考生的写作水平常常表现出浮动状态。为更真实地测出考生稳定的写作能力,给不同特点的考生更多选择,高考作文设置二选一的试题供考生选作。(《*考试报》2015年1月24日第6版)分析人士认为,这样的命题将让考生有更大的发挥空间,更容易彰显个*,同时也有助于考生在考场上选择自己喜欢的文体、论题等,写出好文章。(《*青年报》2015年1月17日A05版)
高考作文二选一,确实能给考生更多选择,但是选择本身,是要消耗时间和精力的。所以说,选择未必简单。本人有过高考作文二选一的经历,那是1977年12月,在内蒙古参加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次考试。当时,因为没有明确的考试内容和范围,也没有参考样卷和模拟考试,大家对作文题目的猜测五花八门,如寒风一样在考生中间传播,让首场语文考试的紧张场面多了几分神秘。都知道语文考试必考作文,但出乎意料的是只有作文,而且有“在红旗下”和“谈实事求是”两个题目,要求从中任选一个。
激动的心,颤抖的手,面对两个作文题目,一系列问题瞬间涌现,令人惶恐:哪个题目好写?能写好哪个题目?写哪个题目得分更高?凡此种种,不得不想,却又根本想不明白。经过三番构思五次比较之后,我开始以“在红旗下”为题,列提纲,打草稿。在往答卷纸上书写题目的时候,有关“谈实事求是”的构思不时闪现,觉得更有话可说,于是决定换题目。改写“谈实事求是”,我担心时间不够,不由得加快书写,结果是有惊无险,终于赶在考试结束钟声响起之前完成任务。
回想高考作文二选一的经历,多是纠结和焦虑,至今心有余悸。答卷的遗憾之处历历在目,没写完的“在红旗下”,字迹还算工整,只能被轻轻划掉,而“谈实事求是”的字迹潦草,一行比一行歪,左低右高,像一把微张的扇子,实在难看。庆幸答卷纸是没有格子和字数限制的白纸,容我半途换题;庆幸纠结的时间还不算太长,容我完成任务。当然,也要庆幸作文题目是二选一,让我能有机会选择自己喜欢的题目,写出好文章。
如今,考生提前半年就知道作文是二选一,又有多次模拟练习的机会,还有如《成大事者不纠结》等书籍的励志,或许根本不会再有如我的经历。当然,现在也有新的情况,如考试时间只能让大多数考生刚好完成试卷,容不得在选择时过多比较;又如答题卡的作文纸有字数限制,容不得半途更换作文题目。
选择即纠结,纠结就难免消耗时间和精力,在有限的考试时间里,过分纠结必然影响完成任务的进度和质量。所以,我想要提醒考生的是,作文二选一,选择需果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