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木兰诗》公开课教案(实用3篇)

| 查范文

《木兰诗》又叫《木兰辞》,选自宋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这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民歌,北朝民歌以《乐府诗集》所载“梁鼓角横吹曲”为主,是当时北方民歌一种在马上演奏的*乐,因为乐器有鼓角,所以也叫“鼓角横吹曲”。《木兰诗》则是北朝民歌的代表作。

教学目标:

最新《木兰诗》公开课教案(实用3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木兰这个古代巾帼英雄的形象,学习古代劳动*的爱国精神。

2、体会恰当详略叙述和成功运用排比、对偶、夸张等修的表现作用。

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情感态度价值观:

教学重点:理清故事情节、把握木兰形象。

教学难点:体会恰当详略叙述和成功运用排比、对偶、夸张等修辞的表现作用。

教学课时:2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影片引读(6’)

问:同学们,你们有谁知道我国历史上有哪些著名的巾帼英雄呢?

(穆桂英、梁红玉、红娘子、花木兰)

是啊,我国古代确有一位女扮男装替父从*的女英雄——花木兰。千百年来,她已成为了家喻户晓的巾帼英雄形象,美国迪斯尼公司还将她的艺术形象搬上了银幕。下面我们就来欣赏一下这位女英雄的飒爽英姿。(放映影片《花木兰》片段三~四分钟)。

可见,花木兰“替父从*”的故事可谓流芳百世,流传海外,这个故事却来自于一首诗――《木兰诗》(板书课题)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深入学习北朝民歌《木兰诗》。

二、诗歌诵读,整体感悟(20’)

1、诗歌诵读:

①教师有感情地诵读,学生点评。

②学生自由朗读,读准字音,疏通文义,把握情感。

③学生比读,互评互读。

2、整体感悟:

①在朗读课文的基础上,学生概述故事情节。

②在概述情节的基础上,学生整体把握诗歌内容与结构。

引导:这是一首叙事诗,依据故事的发生、发展和结束,这首诗可以分为几个部分?各写出了什么?请用四个字来简单概括每一部分内容。

明确:第一部分(1—3段)―――替父从*

第二部分(第4段)―――十年征战

第三部分(5—6段)―――凯旋归来

第四部分(第7段)―――结尾附文

三、人物赏析,品读探究(12’)

1、人物赏析:

你觉得花木兰是一个怎样的女子,你从课文中的哪些语句可以看出?

例:

a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勤劳孝顺

b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愿”——勇敢坚毅,忠孝两全

c“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勇敢坚强的英雄气慨

d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不慕荣华富贵,甘过普通百姓生活。

e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机智、谨慎

——花木兰形象:深明大义、果敢坚强、英勇善战、不慕名利、谨慎机敏。

2、品读探究:

①第三段用排比的句子把东西南北市都写到了。为什么不在一个地方买齐东西?这样写繁琐吗?

明确:a渲染战前紧张的气氛。b战事紧迫。c家人对木兰从*的重视。d乐府诗常用的一种写法。

②第5自然段写木兰辞官还家,运用哪些修辞手法,表现木兰的什么情*?

(运用夸张,写出木兰功劳之大,天子赏赐之多,木兰辞官不就,表现她不图功名利禄,向往和平的劳动生活的高尚情*。)

③第6段写木兰回家与亲人团聚,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了她怎样的心情?

(排比、表现她那种欣喜若狂的心情,渲染了团聚、欢乐的气氛。)

④结尾附文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对木兰的赞美。再一次表现木兰的机智谨慎。)

⑤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什么呢?

(这首诗通过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的故事,表现了古代劳动*乐观勇敢的爱国精神,以及对和平劳动生活的向往。)

3、详略分析:

这首诗在叙事的详略上有什么特点?为什么要这样安排?

学生四人一小组讨论明确:

从*缘由——详写

出征前的准备——略写

出征中的思亲心理——详写详写女儿情态

关山飞度,征战沙场——略写略写英雄气慨

凯旋辞官——详写

家人迎接——详写

木兰改装——详写

作用:

(在内容上)突出木兰的儿女情态,丰富了木兰的英雄*格,使得人物形象真实感人。

(在结构上)详略得当,使全诗显得简洁紧凑。

这样安排是因为诗歌紧扣“木兰是女郎”的*格特征来进行详略安排的,对能表现中心思想的材料详写。一般的就略写。

4、语言品味:

请同学们试着找出诗中语言精炼的句子,并感受其特点。

例:“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仅仅三十个字就写出了征途之遥,生活之苦,战斗之多,时间之长,战况之烈,从而表现了木兰十年艰苦的战斗生涯,可见语言精炼,字字千金。)

四、体验反思,互动释疑(6’)

1、体验反思:

试想你就是木兰姑娘,请你说说替父从*的前前后后的心理活动。(用自己的话归纳)

假如“我”就是木兰姑娘(请发挥合理的想像),说说自己的战斗生活。

假如你是木兰的亲人,十几年没见面了,见到木兰会做些什么?会说些什么呢?

2、互动释疑:四人小组提问释疑,全班交流解决。

 

第2篇:《木兰诗》教案

教学目标:

理解和赏析木兰代父从*、保家卫国的爱国主义精神。

分析本文使用的排比、对偶、比喻等修辞手法。

学习本文的详略得当的叙事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木兰这一古代巾帼英雄形象,领会课文表现的思想感情。

掌握详略得当的写作特点。

积累重要的文言词语,并背诵全诗《木兰诗》。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景,影片引读

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我国历史上有哪些著名的巾帼英雄吗? (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入《花木兰》影片片段,展示花木兰的英勇形象。)

花木兰“替父从*”的故事源自于北朝的一首民歌,《木兰诗》。让我们一起深入学习这首具有广泛影响的民歌。

二、诗歌诵读,整体感悟

学生自由朗读《木兰诗》,熟悉诗歌的语言和节奏。

学生概述诗中的故事情节,理解诗歌的整体结构和内容。

引导问题:根据故事的发生、发展和结束,可以将《木兰诗》分为几个部分?每部分可以用四个字来概括。

明确:第一部分(1—3段) ― 替父从* 第二部分(第4段) ― 十年征战 第三部分(5—6段) ― 凯旋归来 第四部分(第7段) ― 结尾附文

三、人物赏析,品读探究

人物赏析:通过课文中的语句,理解花木兰的*格特点。

详略分析:讨论诗歌在叙事中详略得当的安排,探讨其作用和效果。

语言品味:找出诗中精炼的表达,分析其修辞特点和意义。

四、复述表演,走近木兰

学生复述《木兰诗》的故事情节,结合图片进行表演,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体验。

《木兰诗》塑造了木兰这一不朽的英雄形象,既富有传奇*彩又真实感人。她是勇敢的巾帼英雄,也是普通人的缩影;她不仅表现出勇敢和坚毅,还展现了对家庭和国家的无私奉献精神。

六、布置作业

自由诵读和背诵《木兰诗》。

完成练习册的相关练习。

想像作文:《木兰归家的第二天》。

这样重新组织的文章结构更加清晰和逻辑,有助于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和体验《木兰诗》的内涵和艺术表现形式。

 

第3篇:《木兰诗》新课标教案

初中语文教案:《木兰诗》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学习一些朗读技巧。

理清故事情节,当堂背诵。

理解木兰形象。

【教学创意】

通过教师生动的表情演示背诵,激发学生背诵全诗的兴趣,鼓励他们参与课堂表演,活跃课堂氛围。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合作和探究的方式,解决生字词句的理解,整理故事情节,深入理解木兰的英雄形象。

【教学过程】

一、导入同学们,你们听说过花木兰的故事吗?花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的故事流传了千百年,她的英勇形象深受人们喜爱。那么,她到底是怎样一个女*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木兰诗》(板书),看看这首诗中有什么*。

二、朗读指导

教师带着表情进行背诵示范。学生在听的同时,可以标出不认识的生字,并注意教师背诵时的节奏变化。

解决生字词,重点关注几个问题。例如,“十二转”中的“转”读作zhuàn,在古代是指勋级的单位;“旧时裳”中的“裳”读作cháng,指古代少女穿的裙子。要注意理解诗中的修辞手法,如“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等。

学生齐读全诗,熟悉整体的语境和情感表达。

教师逐段指导学生朗读,详细解读每一段的节奏和情感表达方式。

三、理清故事情节

学生分组合作,探究诗中的情节发展。

填空:情节,木兰停机()——决心()——从*()——奔赴()——十年()——拒赏()——与亲人()。

复述木兰的故事,背诵课文,加深对情节和主题的理解。

探究木兰的形象,思考她的品质和价值观在诗中的体现。

四、布置作业将《木兰诗》改编成现代白话文的故事,体会古代英雄故事在现代语境中的再现。

通过以上教学过程,学生将能够在理解《木兰诗》的基础上,通过朗读和表演更深入地体验和理解这位古代英雄的形象和故事。